以下是甲級地災評估單位編制公路項目地質災害安全性評價報告的一些實用技巧:
一、資料收集階段
1.全面收集
?搜集公路項目所在區域不同比例尺(如 1:5 萬、1:1 萬等)的地質圖,借此了解區域地層、構造等基礎地質信息,比如可判斷公路沿線是否存在斷層及斷層特性與走向。
收集氣象數據,涵蓋歷年降水量、暴雨強度等。鑒于降水是引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重要因素,在降水集中且量大的地區,公路邊坡滑坡風險會明顯升高。
獲取地震資料,掌握區域地震活動情況,包括地震震級、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等參數。因為地震可能引發山體崩塌、地裂縫等災害,進而影響公路安全。
2.針對性收集
對于公路項目本身,收集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文件等,這些文件包含公路路線走向、設計標準、路基路面形式等信息。比如,了解公路是填方路基還是挖方路基,對判斷是否會引發邊坡失穩等地質災害至關重要。
收集公路沿線已有地質災害勘查、治理資料。若此前有滑坡治理記錄,可參考當時的治理措施和效果,評估對現有公路建設的影響。
?
二、野外調查階段
1.合理規劃調查路線
沿著公路規劃路線開展調查,同時兼顧兩側可能影響公路安全的山體、溝谷等區域。對于山區公路,調查路線不僅要涵蓋公路中心線兩側一定范圍內的邊坡,還應延伸至山頂和山谷底部,以便全面評估可能出現的崩塌、泥石流等災害源。
在可能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重點地段,如高陡邊坡、河流穿越處等,增加調查點密度。例如,在河流穿越公路的位置,詳細調查河岸穩定性和河水沖刷情況。
2.采用多種調查方法
運用地質測繪方法,詳細記錄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地形地貌等信息。在調查山體邊坡時,通過地質測繪繪制邊坡剖面圖,標注不同巖土層分界線和產狀。
進行工程地質鉆探。在關鍵位置(如大型橋梁橋墩基礎處、深挖方路段)開展鉆探工作,獲取地下巖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質參數。例如,通過鉆探取得土樣,進行室內試驗,得到土的抗剪強度等參數,用于穩定性分析。
利用物探手段(如電法勘探、地震勘探)輔助調查。在難以進行鉆探的山區基巖深埋區域,物探可大致了解地下地質結構,為地質災害評估提供參考。
3.現場重點觀察
著重觀察邊坡穩定性。查看邊坡是否有裂縫、掉塊、坡面變形等跡象。若發現邊坡上有新出現的平行于坡面的裂縫,可能是邊坡即將失穩的前兆。
對泥石流溝進行調查,關注溝谷形態、物源分布、匯水面積等。若溝谷內堆積大量松散固體物質,且溝口有明顯堆積扇,表明該溝谷具備發生泥石流的物質和地貌條件。
三、報告編制階段
1.結構清晰合理
通常按照前言、項目概況、地質環境條件、地質災害現狀與預測、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防治措施建議和結論等章節劃分。各章節應邏輯連貫,例如,地質環境條件章節中闡述的地形地貌、巖土體類型等內容,要為后續地質災害現狀與預測提供依據。
2.內容準確詳實
描述地質災害現狀時,準確記錄災害類型、規模、分布位置、危害對象等。對于滑坡,要說明滑坡體體積、滑動方向、對公路路基造成的損壞長度等。
在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部分,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科學評估方法。定量評估可運用極限平衡法計算邊坡穩定性系數等參數,定性評估則綜合考慮地質環境因素和誘發因素,確定地質災害危險程度等級(高、中、低)。
防治措施建議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對于易發生滑坡的路段,建議采用抗滑樁、擋土墻等工程措施,并詳細說明設計參數和施工要點。
3.圖表規范清晰
插入高質量的地質圖、地形圖、災害分布圖等圖件。圖件比例尺要合適,標注要清晰。在地質災害分布圖上,準確標注每個地質災害點的位置、類型和編號,并用不同顏色區分不同危險程度區域。
制作規范的表格,展示地質災害點清單、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等內容。表格要有標題、表頭,數據單位要明確。